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党建思政|学科专业|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科研实验|校友之家|工大主页|师德师风问题投诉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校友之家>>流金岁月>>正文
在液压技术研究所的日子里——侯守全教授
2015-11-24 15:34  

侯守全教授,1968年内蒙古工学院毕业留校后在液压技术研究所工作。曾任机械系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副主任、支部书记,液压所所长,机械学院副院长,内蒙古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版编委。

20069月以前,在我校植霖楼的两侧曾有两座低矮陈旧的小二楼,东侧是液压楼,西侧是热工楼,两座楼形成东西镜像结构。楼中间是造型别致却又对称的树丛和花池,每逢盛夏,这里是人们晨练和散步的地方,也是工大校园内屈指可数的风水宝地之一。我在液压楼工作了近29个年头,亲历了液压所的成长、发展和辉煌,也度过了人生最最宝贵的年华,在这里发生的许多看似平常但每每回想又令人不能释怀的往事,是我与母校与液压所撕不开割不断的一种情结。

1975年接近学期末的一天下午,班长李英岐突然通知在主楼3楼教室开会,会议的其他内容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位个子瘦高英俊的年轻老师上台宣布,内蒙古液压技术研究所经内蒙古冶金机械厅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了,讲台下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们跟着鼓掌,同学轻声告诉我,他是系主任张博老师的得意弟子房彦伟,这个人液压很厉害。当时,我们的液压课还没有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这门课。197612月底临近毕业,当时毕业分配非常简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来自于内蒙古煤矿机械厂,已经做好了回原单位的准备,一天张小明同学透漏给我一个消息,说液压所要留两个学习好的毕业生,其中一个有你,就这样从19739月来内蒙古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习,到毕业留校,到后来的专业调整和系内工作调动我就再没有离开这块土地。

       搬家

    刚刚组建成立的内蒙古液压技术研究所隶属于内蒙古冶金机械厅和内蒙古工学院机械系双重领导,是处级建制,机械系主任张博老师自然是首任所长。当时,学校办公用房十分紧张,液压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开发设计,地点在主楼313;另一部分负责试验、加工和制造,在八角楼后边的一排平房,加工设备与金切实验室共享。我被分配在设计部门工作。1977年底,液压楼落成,我们终于有独立的工作场所了,全所上下非常高兴。以下就是搬家了,设计室东西不算多,我们几个年轻人几天就搬完了,可设备怎么办,重的有七八吨,轻的也有一吨以上,又没有经费。那时,人的思想十分单纯,所里一声令下,全靠滚杠、撬棍、人拉肩扛硬是把20多台60多吨重的机床和实验设备搬运安装到位。没有一分钱的补贴和加班费,大家毫无怨言,其乐融融。

       大会战

    液压所建所宗旨非常明确,一是科研开发,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上世纪70年代能有这样的思想,凸显出决策者的高屋建瓴。液压所的两部分工作,大家习惯称之为楼上和楼下,楼上设计部门由房彦伟老师负责,楼下试验加工部门由鱼献伟师傅负责,其中涉及到试验和测试方面的工作由郑应周老师和常估老师负责。形式上分楼上楼下,除了加工,系统试验过程我们都要参加。有时,一听到楼下敲击暖气管子,我们就迅速下楼尽快解决设计或试验中的问题。关于液压所的科研方向曾进行过多次调研和讨论,我们虽然年轻没有多少知识积累,但每次会议必须参加。后来根据液压所自身条件和国内外发展需求,将超高压液压机具和元件开发作为液压所今后的科研方向之一,重点进行开发研究。70年代末期,液压所承担了一机部超高压液压元件及系统开发课题,时间紧,任务重,全所上下一条心,加班加点。在液压楼经常能见到房彦伟老师、郑应周老师和常估老师挑灯夜战的身影。在系统试验的关键时刻,一天早晨我来上班,发现一楼实验室还亮着灯光,进去一看,常估老师双手油迹斑斑,满脸疲惫,正在调试试验台,一晚上都没回去。房彦伟老师身体底子薄,一直带病坚持工作。鱼献伟师傅有严重的胃病,为了不延误系统试验进度,经常是一边用手按着胃部,一边指挥工作。在那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有很多的感人故事。天道酬勤,1980年,由液压所开发研究的超高压液压连续增压站和超高压液压压力机两项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超高压液压弯管机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学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是液压所科研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所长是张治务系主任,副所长是房彦伟老师。液压所除了日常的技术服务外,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一个是张治务老师课题组的液压功率匹配节能方向;一个是房彦伟老师课题组的超高压液压泵和元件研究方向;另一个是石万生老师课题组的液压仿形刀架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都有构架合理的研究梯队,楼下负责所有研究方向的加工试验任务。经过多年的科研训练和技术研发熏陶,我们已成长为科研骨干,能够协助课题组长带领课题组独立完成研究任务。我、孟广哲老师、雷秀、李建国、郭连生在同一课题组,张治务老师是课题负责人,我们在一起完成了三项自治区科研课题,其中压力流量补偿负荷传感轴向柱塞泵及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研究199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房彦伟老师课题组超高压液压泵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石万生老师课题组的液压仿形刀架和异性仿形刀架分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由于科研成果突出,张治务、房彦伟、石万生和郑应周老师陆续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补贴,此时液压所步入了科学研究的辉煌期。

    科技服务

    19974月到本世纪初,液压所的人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张治务老师早在1991年就当了副校长,房彦伟老师和石万生老师准备辞去所长和副所长职务,所里的一部分技术骨干有的停薪留职下了海,有的自立门户创办公司,有的调到学校其他院系,人心思动,液压所出现了建所以来人才饥荒期。1993年到1997年我曾在机械系机电教研室工作了4年,19974月竞聘当了液压所的第4任所长。那时所里很难,没有资金,没有项目,缺乏重量级的技术人才,纵向课题的申报已非同七八十年代,必须与经济效益挂钩。我、杨涛、李建国和郭守城4个所里的骨干为液压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经常交流探讨,纵向课题申请不到,就从横向课题人手,小到几千元,大到几万元的项目都干。到1998项目产值达到了50多万元,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那是所里10多个人加班加点用辛苦和血汗换来的。2000年与清华大学精仪系合作完成了燕山石化石蜡包装码垛生产线,该项目获2004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为薛家湾煤矿改造了液压举升车;为邮政部门开发了邮政装卸液压升降平台;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成了牧草压捆机;为呼铁局焊轨段研制了主辅送轨机液压控制系统等。2000年学校将液压所处级建制收回,液压所已没有人员编制,但内蒙古液压技术研究所这块牌子一直没倒。特别是近年来为航天六院开发研制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环节的许多非标装备和系统,得到了六院的认可和好评,为学校为液压所赢得了荣誉。

    由于学校的规划和发展,液压楼拆除不见了,但由老一代液压人创立的不怕苦不怕累,求真务实的液压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机械学院的年轻人,继续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闭窗口

机械工程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